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

时间:2024-03-14来源:本站

转载自 光明网

2023年9月,在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致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教育家精神是教师群体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新时代新征程,从服从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出发,必须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设教育强国。

  一、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的当代价值

  有助于优化师德师风建设。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师德师风是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直接因素。师风师德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中表现出的人格特质、道德作风、精神品质、才学素养的集中反映。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阶段背景下,师风师德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师德师风就是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牢记始终与党和人民站在一起的政治使命与政治责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家精神是新中国人民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群像的精神描绘,为新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正衣冠、端品行、明是非”提供新的精神标识。弘扬教育家精神,不仅可以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和基本遵循,还可以作为教师量化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从而净化师德师风环境,优化师德师风建设。

  有助于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立身之本。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党的十九大中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明确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坐标和战略方位。“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赋予学校新的教育使命与责任,更要不断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与实践指向。弘扬教育家精神,要使其充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理想信念,从中汲取价值力量,涵养精神世界,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丰富多元的精神谱系,一代接续一代的百年奋斗表明了精神谱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具有与时俱进、接续发展的特质。保持精神谱系的时代性、开放性必然需要不断为精神谱系凝练新内容、创新阐释。教育家精神是新中国教育工作者们在教育和学术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支撑教育工作者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神支撑和动力。弘扬和凝练教育家精神为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新契机。为此,要从服从、服务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出发,在话语上凝练教育家精神内核,在实践中挖掘新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事迹,推动教育家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

  有助于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席卷而来。其中以人工智能、半导体等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成为推动一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当前,各国不断强化信息数字领域的战略部署和安排,国际社会的竞争与博弈逐渐演变为围绕信息数字技术的竞争。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定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更表明要在未来国际竞争和博弈把握主动,为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之伟业,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实现前沿信息数字技术自立自强。然而,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仅需要政策导向、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等物质层面的支撑,还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教育家精神的出场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树立起强烈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责任导向,促使其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全国5.4亿人口中,文盲率高达80%,小学实际入学率不足20%,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只有11.7万人”,到2022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6%,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3亿人;高等院校数量从建国初期仅有百余所到如今三千余所,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从强调教育为少数精英服务到教育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一系列教育工作的成就和转变的背后离不开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新时代,要着眼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支撑,立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局,牢牢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瞄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教育始终是在服从和服务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中展开的。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现代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建设教育强国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者是同向同行的。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要发挥教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发挥教育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榜样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典型的榜样作为个体不仅具有极强的个人魅力,作为一种价值载体还集中反映出一类群体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优秀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导师,能够向学生传授信息、理论、方法,更是精神上的导师,具有精神引领作用,能够以自身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精神品质向追随者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激发追随者学习、看齐、模仿的行为和意愿。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要树立当代涌现出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家的典型,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挖掘榜样典型的闪光点。

  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影响着教师工作信心和教育热情。要提升教师的身份认同,需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当前,随着教师待遇保障的提高、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的拓展、师德师风教育的开展,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的荣誉感、使命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强化教师的身份认同,助力教育强国战略,需要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严厉惩治污蔑教师群体、制造教师与家长对立的不良媒体。其次,学校要拓宽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增进彼此了解,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正确的合作态度。最后,要强化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和表彰,设立物质奖励制度,实现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制度的正向激励合力,使教师能够安心从教、精心从教、终生从教。

作者:罗理章(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嘉兴学院基地“南湖学者”特聘教授);杨宇(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